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缺乏“真实感”?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缺乏“真实感”?

被二手生活包裹的当代人

在谈“生活的真实感”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当代人到底经历着怎样的生活——

如果周末想要选择一家好吃又便宜的餐厅,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打开美食推荐app,找到评分最高的那家。不管怎样,被大部分人认可的餐厅不会差。

如果最近有阅读某本专业书籍的欲望,不如直接看某大V的视频干货,毕竟别人都把重点帮我们总结好了,岂不事半功倍?

就连情人节送礼也离不开商家推出的几种最佳方案,反正明星代言的那款不会出错……

小到选择一支牙刷,大到选专业,从事什么工作,我们生活中所有事情,都有人替我们解答了。

在界面文化的一篇文章中,这种生活被称为“二手生活”,大意指一种被他人经验填满,自我经验愈渐单一的生活。

相对于二手生活,一手生活就是那些通过自己动手获得新的经验和体验的过程,比如种花、做饭、徒步。

所以被二手生活包围的我们不用再亲自经历从探索到得出答案的过程,因为所有的高分答案都在那些评分app,大V博主呈现的生活里了,我们以为这就是最优质的人生。

更甚至我们都不用复制别人的经验,只需要观看就能获得“好像也经历过了”的满足感。

就像现在很多年轻人向往乡村生活,却从来不会真正去往农村生活,而是通过观看“别人的生活”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还有“云养猫”也是一种二手生活,隔着屏幕撸猫就好像自己也养了一只。

我们的生活不先与真实的植物、天空、大地、人群产生连接,而是通过各种测评、买家秀、博主帮我们筛选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为我们准备了最明智的选择,我们只需要观看或者照搬就行。

《景观社会》一书中把这些“二手生活”称之为一种带有主体性的、有意识的表演和作秀的“景观”。它指出人们沉迷于这种“景观”,就逐渐丧失了自己对本真生活的渴求。

如果我们习惯了回避自身的真实需求,就会渐渐迷失在这个社会创造的纷繁复杂的“商品”当中。

商家不停更新换代,告诉你“最新的才是最好的”;成功学大师写出标准的成功路径,你只需要去努力复制这样的人生;就连爱情你都不需要亲身经历,那么多美好的CP,磕了就相当于自己谈过了。

我们真实的生活被各种虚拟现实取代,这种现象的泛滥正在架空真实的世界。

我们就像一具“行尸走肉”,一切生活愿景都靠机械化的刺激和复制完成,那么,我们如何能找到“真切活着的感受”呢?

二手生活正在摧毁我们的思考能力

二手生活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共性就是效率至上,它解决了生活中一切低效的选择,过滤掉那些琐碎无聊的事项,直奔最后的答案,最后的快乐。

二手生活的高效、高多巴胺分泌机制,也让人们习惯于被各种信息填满生活的缝隙,以至于边走路都能边玩手机,忍受不了哪怕一秒的无聊和单调。

这恰恰是二手生活最大的陷阱:它能帮助你转移现实的痛苦和困境,但却可能让你忘了自己也有思考和选择的能力。

比如现在的各种“热搜”,一有事件发生,我们习惯性地第一时间看大V如何评价的,看看网友是如何“站队”,却从来不会先主动选择厘清事情的前后起因。

这些“二手生活”不会给你反思的时间,它令你眼花缭乱,用庞大的信息量充斥着各种屏幕,你只能被动地接受。

“二手生活”越演越烈,也就慢慢地控制了现实生活。我们真实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商品、情感、答案,都通过“二手生活”的滤镜表达出来。

所以也就没有什么“真实生活”可言。

我们的时代偏爱图像而不信实物,偏爱复制本而忽视原稿,偏爱表现而不顾现实,喜欢表象甚于存在。《景观社会》

我们的时代偏爱图像而不信实物,偏爱复制本而忽视原稿,偏爱表现而不顾现实,喜欢表象甚于存在。《景观社会》

当然,人们不能完全抛弃二手生活,比如好的书籍和电影也是一种二手生活,但它们的意义不言而喻。

好的书籍和电影可以引人深思,是人类经验提炼出来的精华,它区别于那种完全“复制粘贴”的二手生活,是我们进一步思考当下生活的引路者。

因为我们无法通过亲身经历去获得所有的一手经验,特别是疫情以来的当下,优质的二手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们能够自由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少,也许“二手生活”也将成为一段时间,甚至很长时间的主流方式。

审慎地对待二手生活,审慎地对待他人的经验,我们才能避免失去“真切生活的感受”。

去创造新的生活经验

现在网络上流行的短视频、夺人眼球的信息都不过一种消费品,通过美化、夸张的表演占据人们的时间和思考,没有任何真诚感。这些现象、消费在快速更迭中会变得越来越廉价。

因为没了这些自嗨的麻痹和刺激,人们难以靠自己抵抗住漫长一生的劳苦。所以,大部分失去了思考能力的人也就在消费这些快速更迭的廉价信息中,把人生虚度掉了。

虽然我们不能够完完全全的选择一手生活,但是却可以尽力用自己的主体意识去创造一些新的经验和体验,去踩在真实的土地上,感受季节的变化;去投入面对面的时间,与他人产生更深层次的联系;去坚持一个长期的计划,让时间的流逝有迹可循;去选择不做什么,只单纯地感受周围的环境;去收获一些真实的快乐,哪怕它无足轻重……

点亮“在看”➕“赞”,只有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的亲身经历才是我们生命中最独特,也永远无法抹掉的色彩。它支撑着我们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最后得到这一生的答案。

作者:阿里梅梅,豆瓣读书(ID:doubanbooks)

↓↓↓阅读原文,进入熹文微店,逛逛新生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