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琇在南方传道时,留下弟子茚溪森陪伴福临,进一步影响他对佛教的热衷,福临的佛教信仰在他一生的最后几年尤为显著。顺治十七年,董鄂妃去世后,福临为表追悼之情,竟闹着要剃发出家。为了让福临安心,茚溪森一度为他举行了剃发仪式,然而布木布泰太后急召玉林琇入京,玉林琇赶到时,毫不拖延地让茚溪森为福临处理此事,福临才放弃了出家的想法。
在与玉林琇的会面中,福临表示自己希望能像佛祖一样,放弃帝位,专心侍奉佛祖。玉林琇有着深刻的政治眼光,他理解这位年轻天子内心的困惑,劝解他要做一位能安慰百姓的国君。最终,福临听从了劝告,没有继续坚持要出家。
疾病缠身,英年早逝
福临未能如愿出家,然而仅过了两个月,福临便染上了天花,最终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去世。中书舍人张宸在《杂记》中详细记录了福临病重和去世的经过。记载显示,福临的病情突然加重,宫中开始变得异常安静,所有门神对联都被撤掉。初七晚上,宫中传出了异常的哀号,民间也被告知停止一切庆祝活动。最终,福临于当晚驾崩。
福临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人开始怀疑他是否是假死真出家,但仔细分析其身体状况后,我们可以得出他并非猝死,而是长期健康问题积累下来的结果。
身体虚弱,命运多舛
福临的身体状况一直不佳,原因多方面。首先,福临性格极其敏感,内心充满自卑与自尊的矛盾。特别是在担任傀儡皇帝的岁月中,福临深受精神压力,心理创伤极为严重。多尔衮不允许为福临配备师傅,导致福临早年几乎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教育,直到他亲政后才开始自学。
顺治八年,福临开始亲政,他下定决心弥补过去的教育空白,并努力读书。尽管如此,由于长时间劳累过度,福临的身体状况更加恶化。福临曾自豪地告诉木陈忞,他每天早起读书,甚至读到呕血,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显然对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
除此之外,福临还深受好色和纵欲的困扰。根据汤若望的传记记载,福临年轻时受满洲上层风气的影响,放纵肉欲,导致身体不断受损。他最宠爱的董鄂氏一度为福临生下第四子,但不幸夭折,这对福临和董鄂氏打击巨大。董鄂氏的死更是让福临陷入绝望,甚至一度寻死。这些接二连三的打击和内心的痛苦,加速了福临身体的衰弱。
福临清楚自己的身体日渐衰弱,曾对木陈忞说过:“朕若早睡,则终宵反侧,倦极而眠。”这样极度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内外的压力,使得福临的身体早早地走到了尽头。
福临的死,并非突如其来,而是长时间不健康生活方式和精神压力的积累结果。虽然他的去世充满了许多谜团,但结合福临的生活状态来看,他的早逝是可以预见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