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不通怎么办?记住这个5个穴位疏通法,气滞按膻中、血淤按合谷、湿邪按承山、热邪按....

经络不通怎么办?记住这个5个穴位疏通法,气滞按膻中、血淤按合谷、湿邪按承山、热邪按....

合谷就在我们的虎口处,有个简易的取穴方法:将五指并拢,虎口处肌肉隆起的最 高点就是合谷。如果找得准,按压合谷会有明显的酸、麻、胀的感觉。

我们知道,血在身体内流动的,如果血行迟缓不畅,瘀阻在哪里,哪里就要出事。

瘀阻在肺,就会胸痛、咳血;

瘀阻在心,就会胸闷、心痛、口唇青紫;

瘀阻在肝,就会胁痛;

瘀阻在女性胞宫,就会小腹疼、月经不调、痛经;

瘀阻在肢体,就会局部肿痛、青紫;

瘀阻在脉络,就会半身不遂等。

为什么血会停下来不流动呢?

中医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所以血瘀很重要原因是出在气的问题上。如果气虚,就像风没有力量吹不动帆,提供不了前进的动力;如果气滞,本身气的流动就出现了问题,血自然随之瘀滞。所以,解决血瘀的问题,很多时候要从解决气的问题入手。其中重要的一个穴位就是合谷穴,可以宣通气血、行气活络,能够调理血瘀引起的各种疼痛、色斑等。

但要注意的是,拍打手背合谷穴,务必要拍透。

3. 湿堵了——湿邪!

有时遇到回南天,湿度过高、阴气过重,身上就容易出湿疹、风疹、痤 疮,肢体时不时有沉重、乏力感,精神不振,老是睡不醒,这多是被湿邪侵犯了。

疏通法:最有效祛湿穴位——承山穴

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在小腿肚下“人”字型的中点。

用四指轻轻握住小腿,用大拇指指腹按揉穴位,每次两侧各按揉5~10分钟,也可以两侧穴位同时按揉或者拍打。很多人点按承山穴时,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是因为体内有湿气的缘故。按揉一段时间后,便会觉得身体微微发热,这就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效用了,身上的湿邪,正跟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逃逸。

足太阳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而承山穴就在足太阳膀胱经上,点按承山穴可以振奋人体阳气,起到解除湿邪,振奋精神,缓解疲劳的作用。

4. 热堵了——热毐!

一说有“热毐”,你可能想象不出什么样,但热毐堵在体内的症状却很常见:浑身发热、皮肤容易出现红肿热痛、容易起痤 疮、全身关节肌肉酸痛,这些都是热毐的主要症状。

疏通法:解热要穴——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肘部,寻找穴位时应该正坐、曲肘,肘横纹的外侧,尺泽穴与肱骨外上踝连线中点即为此穴。

中医上讲,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而阳明经又是多气多血之脉,经脉气血犹如水流注入池中,因此曲池穴对全身的气血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常按或者拍打可以解表热、清热毐,特别适合夏季清热、解暑。

由于曲池穴为大肠经的合穴,大肠与肺相表里,肺主皮毛,故曲池穴可以加强解肌透表、调和营卫,达到疏风邪而清血热而止痒止痛。调理风疹、湿疹、疮疥、丹毐等皮肤疾病,常与血海穴配合使用。

5. 寒堵了——寒邪!

在冬季,如果受寒过重,堵在体内,就会伤及阳气,出现畏寒腰冷、手脚冷、面色发白、容易拉肚子等。

疏通法:阳中之阳温热袪寒——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低头时用手顺着脖子向下摸,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突起的骨头,那就是第七颈椎。

《针灸甲乙经》谓:“大椎,在第 一椎陷者中,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为督脉之穴,督脉具有统率和督促全身阳经的作用,故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而手足三阳经,都会汇聚到督脉的大椎穴上,故大椎被称为“阳中之阳”。只要给大椎适当的刺激,就可以增强阳气,赶走寒气,精神抖擞!

按大椎穴时,若深按感觉手底有个筋团疙瘩,这就是寒气聚集的外在体现。经常按摩、拍打大椎穴可以补充阳气,间接的补充人体的腎中之阳-元阳。腎中元阳充盛,就可以保持强有力的抗御外邪的能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